第二百一十五章 博爱-《全音阶狂潮》
第(3/3)页
本来要散会的,可冯老头说:“时间还早,杨景行给大家弹一首,贝多芬的奏鸣曲。”
李迎珍看着杨景行说:“谢谢冯教授,好好弹……冯教授你点一首。”
冯老头犹豫了一下:“第三十二首。”
其他老师不说什么,看杨景行坐去钢琴前了。
冯老头的专攻方向是贝多芬,而李迎珍是肖邦和莫扎特。虽然说“男人就弹贝多芬”,但是贝多芬真的不是是男人就能弹。有人说肖邦难,有人说莫扎特难,但是伟大的鲁宾斯坦说:“贝多芬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人类不配弹。”
或许是因为一个聋子在写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天马行空地超越了人类的思想境界,也可能是出于羡慕嫉妒恨,贝多芬在后期的钢琴作品写作中简直有点打击虐待钢琴演奏家的意图。
这个世界上弹琴很好的人数不甚数,甚至是闻名世界的大师,两三个世纪以来也累计了好多好多了,可是这些人中敢说自己完全把贝多芬弹好了的人基本没有。
莫扎特是难,肖邦确实难,但是至少演奏家们知道他们的作品难在什么地方,并能去针对解决。可贝多芬的一部分奏鸣曲作品呢,让好多大师也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走向什么方向。而且越是大师就越不愿意轻率地碰贝多芬,只有在学生琴房才会不断听见贝多芬。
鲁宾斯坦和霍洛维兹,可算大家中的巨家了,他们把生命奉献给了钢琴,也弹过不少贝多芬的作品,可对那三十二首奏鸣曲,他们只留下少得可怜的几首录音。
我国也有大师傅聪,他把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这些人都弹得让听众心悦诚服,可他从来不碰贝多芬。
当然,也有把贝多芬弹得很好很好的人,比如施耐贝尔,可他几乎从来不碰浪漫派或者炫技派的东西,好像他根本不知道肖邦或者李斯特。
还有肯普夫,巴克豪斯,吉利尔斯……这些人似乎都只能弹贝多芬。
大师席夫说:“我研究贝多芬三十年了,太难弹了……”
波格雷里奇上次来华听了某位学生演奏的热情奏鸣曲后委婉地说:“贝多芬的奏鸣曲一般都要花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掌握……”
冯老头肯定是知道李斯特那种手指头的技巧已经难不住杨景行了,可叫他不骂一骂人,晚上怎么睡得安稳。所以,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中的最后一首摆在了杨景行面前。纯看指法,这首曲子对钢琴系的学生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可大部分大师们对这首作品的评价都是“深不可测”。冯老头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在这首曲子上浪费时间吧,难道他就这么看得起李迎珍?
好多愿意研究的人都说,这首作品要的是人生沉淀。杨景行可能是为了沉淀,也可能是为了表示对老聋子的尊重,在钢琴前坐了起码一分钟。
胡教授说:“李教授,要不要让他换一首,最近他应该比较忙。”
喻昕婷看见李迎珍摇头,连忙再把视线移回杨景行身上。
微微仰头,杨景行开始了。首先是一个好长的序奏,并行对比的三句式乐段。第一句的前四小节是变调模进,从c小调到f小调,呈示了全曲最重要的三个动机,一个附点节奏,一个是颤音回音音型,一个是八度齐奏……老聋子果然是心理强大。
杨景行一个序奏弹完,李迎珍脸上隐约出现一点笑容,系主任放下了茶杯,胡教授端正了上身,冯老头把椅子稍微退后一点,好看清杨景行的脸……
二十多分钟过后,琴弦停止了颤动,可老师专家们似乎还在听,都一动不动的。杨景行回过身,像是等待冯老头的评语。
系主任到底是当官的,适应了场面,先开口:“为什么,我为什么说杨景行有世界水平的演奏,坐着坐着……这不是为我们钢琴系和李教授脸上贴金,我是有根据有底气的。”
龚晓玲说:“宁静淡泊,杨景行,这本不是你该有的东西,我不表扬你。”
胡教授说:“而且第二乐章弹得更好。”
李迎珍叹口气说:“我平时也叫他多弹肖邦……能理解到这一步,差不多够了。”
冯老头在一些目光中突然抬手用力鼓掌,并带动了大家,只有李迎珍不用动手。
杨景行鞠躬,不好意思地笑。
享受了一会后,李迎珍劝大家停止,并叮嘱杨景行:“这是老师们的鼓励,你不要骄傲。”
胡教授很不同意:“好就是好,李教授,这个学生你不用谦虚!”
龚晓玲说:“李教授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值得欣慰。”
李迎珍呵呵:“彼此彼此。”
第(3/3)页